一、园区概况
湖北崇阳经济开发区前身是崇阳县工业园,于2004年8月动工建设,2005年12月成立崇阳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;200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“湖北崇阳工业园区(筹)”;2010年3月由省编办批准设立“湖北崇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”;2018年被国务院公告目录批复为全省84家省级开发区(工业园区)之一;2021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崇阳工业园区更名湖北崇阳经济开发区。
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4.799平方公里,南部以杭瑞高速为界,北至下津大道,东至浮溪桥村,西至青山河。2022年8月获省政府批复,开发区扩区调区批准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公里增加到7.49平方公里,下辖天城、青山两个园区,其中天城工业园区7.25平方公里:东至天城大道,南至G56杭瑞高速,西至崇青大道,北至金城大道;青山工业园区0.24平方公里:东至青山水库,南至岩下陈家,西至石龙口,北至华陂冲。目前天城园区已完成四横六纵的路网框架。
二、功能定位
以“生态优先、产业集聚、产城融合”为发展理念,重点打造大健康、食品饮料、新型建材、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,建设成为鄂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。
三、产业体系与平台建设情况
(一)主导产业发展情况
开发区紧紧围绕发展定位和产业实际,积极引导重点项目向主导产业园区集聚,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,推动三大主导产业提能强链。
以中健、稳健为龙头,做强卫材制造业,培育带动医养产业;深入链接众盼、铭达、全鸿等包装印刷产业,一体整合,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。
以冰丰、众望、稼轩康等食品企业为主体,发展传统食品饮料产业;以康恩萃科技为突破口,抢占健康食品市场,拓宽新型食品产业赛道;同步打造食品饮料产业集群。
以昌华实业公司、东润木业为龙头,向下游延伸,深度发展板式家具、强化木地板、实木制品等产品,形成板材特色;以蓝德玻璃、响叮当塑业、昇昊色彩等一批建材企业为依托,打造新型建材产业集群。
以彰宸科技、芜菁再生资源等新型材料企业,联合科研院所、高校等建设新型材料研发创新中心,依托“高研院”“双创园”“离岸科创园”等平台,实施技术研发、示范应用,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投入研发建设,合力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跨越发展。
(二)核心功能平台
1.“高质量发展研究院”: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,招引科技院所,与华中科技大学、湖北工业大学签订协议,针对高新钒业、纺织卫材、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,研发一批新工艺、新产品,推进传统企业转型突围;
2.“双创园”:出台《崇阳县经济开发区双创园企业入驻管理办法》,提升双创园运营管理效率,让企业“轻装上阵”,重点项目“拎包入住”、高效落地,加快高新企业、中小企业孵化培育进度,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;
3.“新材料产业园”:依托彰宸公司打造新材料产业园,着力补齐产业链条,推动新型材料产业升级、集群式发展;
4.“农创园”:发挥崇阳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,全力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以农业种养植(殖)、农产品加工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;
5.崇阳(武汉)离岸科创园:积极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,实现研发在光谷、生产在崇阳;
6.“中试基地”(新产品中间试验的场所):进行研发成果试生产,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四、未来发展
1.积极融入全市大健康产业布局,以中健、稳健公司为龙头和行业配套企业支撑,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,做强卫材制造业。支持京美医疗、美尔卫生、皓天医疗等企业创品牌,扩体量。
2.以康恩萃药业及其生物科技为基石,建设保健食品产业园区,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发展,弥补我县保健食品行业的空白;以众望麻花、故乡云、冰丰食品、力沃茶叶等重点食品加工企业为代表,发展小麻花、红薯汁饮料、速冻食品、茶叶等我县特色品牌食品;以正大集团为依托,一体化发展包含饲料加工、生猪饲养、屠宰加工等环节在内的生猪全产业链,全面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。大力支持农创园建设,发挥崇阳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,全力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以农业种养植(殖)、农产品加工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。
3.以昌华实业公司为龙头,形成以水泥、混凝土、墙体砖为主导产品的水泥集团;以东润木业为龙头,向下游延伸,深度发展板式家具、强化木地板、实木制品等产品,形成板材特色;以蓝德玻璃、响叮当塑业、昇昊色彩等一批建材企业为依托,做大做强管材、涂料、玻璃、橡胶材料,形成管涂玻胶特色。
4.电子信息产业。围绕昌奇电子、铂骏科技、宇恒电气、海纳激光等重点企业,聚焦薄膜显示开关、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、变压器、激光设备等细分领域制造。保驾护航优耐奇电子、并星光电光刻设备零部件生产和光刻胶中试等一批重点项目,布局未来产业,加大扶持和招商力度,拓展产业规模,延长产业链条。
5.新材料产业。以润阳新材料和彰宸科技为核心,大力发展氧化镁、碳酸钙等纳米新材料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,以“三园一院一基金一中心”为抓手,着力推进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;以成飞科技、芜菁科技等一批钒基新材料企业为基础,抓好钒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,全面建设“绿色钒业”和“高新钒业”,走绿色发展、高精尖钒产品研发之路,发展钒产品特色新型材料产业;以永乘实业为龙头发展有色金属材料制造,强化创新驱动和技术改造,聚焦新材料新产品开发,争取在新赛道实现“换道超车,打造六十亿级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。